見盡受虐孩子背後心酸故事 兒童之家社工:愛和關懷很重要
發布時間: 2018/07/17 13:01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42
虐兒的新聞不時見諸報端,小小身軀被虐待令人痛心疾首,施暴者許多時候更是孩子最親近的父母,當小朋友不幸受虐,不再適合在原生家庭中生活,他們或會被送往兒童之家接受生理和心理輔導支援。胡婉芬和簡詠妍便是在香港學生輔助會兒童之家工作的兩名社工,她們見盡不少受虐兒童的悲慘個案,而受虐兒童最需要的是愛與關懷。
虐兒宿位搶手
兒童之家提供住宿照顧服務,服務對象介乎4至18歲兒童和青少年,當中包括因家庭困難缺乏照顧、學習遲緩或智力有限者。此外,兒童之家也有緊急或短期服務對象,他們一般是因緊急或危急情況,如家人離世欠缺照顧、遭受虐待而需要入宿。
不說不知,緊急宿位也算搶手,香港學生輔助會屬下7間兒童之家中,目前只有2個緊急兒童宿位:
預計會有緊急宿位,就會通知社署安排,通常小朋友一出醫院就會馬上被安排入宿。
無跡可尋的痛
虐兒定義廣泛,疏忽照顧、精神和身體虐待、性侵犯等都屬行為表現。胡姑娘指,接觸過的虐兒個案,會因為子女過度活躍,家長管教上有壓力,導致他們情緒崩潰,無處宣洩下就進行體罰,
試過有一位單親媽媽打完孩子後報警,小朋友被送入兒童之家後又被接回家中,結果重蹈覆轍,她又繼續打小朋友,家長情緒崩潰,親自開口想把小朋友再送回來。
胡姑娘和簡姑娘會輔導入宿孩子,曾受虐的孩子外表行為上與一般孩子沒有明顯差別,實際上可能是他們不懂得自己的痛,
他們會不出聲,一般喜怒少形於色,間中情緒暴躁。對人安全感很低、沒有信心,常常表現得小心翼翼,眼晴周圍望,缺乏專注力。
簡姑娘稱,這種情形普遍出現在年紀較小的孩子上,因為他們不明白自己心底想法,在物慾需求上會特別大。
有小朋友會不停吃東西,甚至會偷竊,他們很需要別人關注。試過有一個孩子很喜歡吃東西,分蛋糕也希望要特別大一份,我會儘量協調,不可以讓其他小朋友有偏心感覺,令孩子感覺到被關心是很重要。
不懂愛的方式
今日的受虐者也有可能是明天的施虐者,簡姑娘指出,有些人在原生家庭中感覺不到愛,因此渴望快些成家立室,但在他們成長過程中,只有一種教育方式就是打,導致惡性循環,而他們也不想這麼做,這些家長往往很有動機去改變,
不是指責家長,其實他們有時都是victim(受害者)。
孩子如果在成長過程中曾遭受虐待,往往不敢輕易打開心扉、相信別人,而院舍服務者會在日常生活中滲透教育,重建孩子對人的信任,灌輸正確的社交禮儀。
有一個女孩長期受家長精神虐待,辱罵她之外,更試過拿利器對著她,她剛來到兒童之家時『黑口黑面』,對人不瞅不睬,很保護自己;後來在院舍住了5、6年,慢慢變得跟人有傾有講,我們看著她進步,懂得打招呼、講早晨。
除了協助孩子重建正常社交生活外,社工也會讓孩子把心中的痛宣之於口,正視埋藏心底的傷口,
曾經有一個男童,因為家長經常不帶他上學,當時6歲仍然讀K3(幼稚園高班)。他過度活躍,旁人感覺他百厭、貪玩,有次社工上門探訪,發現他身上有傷痕,於是報警處理,家長還覺得社工多事。
後來小朋友來到兒童之家,有次我帶他去吃東西,他很開心,突然就跟我說之前媽媽把他綁在房中,他忍不住失禁,然後媽媽要他吃回自己的大便。我聽到那刻很心酸,馬上跟他說:『完咗啦,唔駛驚,有好多人好關心你。』這名小朋友被親生父母所拒絕,最後被海外家庭領養了。
為孩子提供另一個家
兒童之家宛如孩子原生家庭外的另一個家,胡姑娘稱越小的孩子,越需要親密的鼓勵和互動。她是駐院社工,跟孩子玩時會抱抱他,甚至拿他的背脊當琴鍵彈。由於入宿孩子很多在原生家庭中生活習慣紊亂,兒童之家又會為他們建立正常生活規律,作息和三餐要定時。
孩子在兒童之家入住時間不等,有些住1、2年,有些一入住就住到18歲,對兒童之家也會有深厚感情。部份已離開院舍的孩子會聯合一起,定期回來聚舊。
兒童之家中會有一對夫婦作為「正家長」,其中由女方主力照顧孩子,男方另有正職。此外,兒童之家還會設「代家長」及一位負責家務照料的姨姨。
胡姑娘和簡姑娘表示,兒童之家著重協助發掘孩子的個人興趣,會讓孩子嘗試不同類型活動,如踢波、畫畫、學音樂、射箭、攀石、踩滑板、劍球、浮潛和溜冰等,培養出他們積極正面的心性,將對他們一生受用。
更多正量能報道,請【按此】。
更多虐兒報道,請【按此】。
【更多照顧孩子的愛心報道】